生活週記 8/14~8/20

看到這篇文章說,哲學家人格(INFP)的人充滿了矛盾,連自己都搞不懂自己,真的覺得完全被說中了。之前測驗是測出名稱叫做調停者,難怪忽然對於哲學家這個詞有點陌生,但對於英文是蠻有印象的。也真的常常覺得很困住,好矛盾啊,想要這樣卻又覺得這樣不好,想那樣然後又總覺得哪裡不對,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,然後又有一些講了別人也不見得懂的糾結。該投入的時候想要抽離,該暫停的時候又無法自拔,怎麼會如此難搞呢這個性?

這一週忽然覺得生活中的種種好像都到達了臨界點,無法再維持像之前那樣,就像水庫滿了要潰堤,是必要洩洪一下,於是吉卜力電影院就先休息一下。晚上下班後的生活,因為兩件事情而有了很大的不同,第一是修機車,第二是找房子。

說到修機車,去驗了排氣沒有驗過之後,決定去修理之後再複驗,原本以為只是小問題而已,想不到必須留車在車行檢查,然後問題也還蠻嚴重的。原本的排氣碳過高問題修好之後,發現發不動的問題好像更嚴重了,真苦惱。師傅說,過去的維修都沒有任何的紀錄,機車吃機油的也始終沒有解決或改善,先前的車行不夠專業,不應該是這樣子的,目前也只能這樣硬著頭皮花錢維修了。

至於找房子,完全是個忽然的開始,算了一下存款,思考討論了一下規劃,雖然本來想要等到買房再搬家的,真的還有一段距離,不過現實環境已經住不下去了,被神經病和頂樓的高溫打敗,忽然他一句,只要能夠在一起,住哪都好,就這樣種下了快速成長的種子,就好像有龍貓在旁邊跳長高舞一樣,打開了租房網頁,一間一間看一間一間篩選,就忽然開始了約看房的旅程。看了第一間,不甚滿意,回到家,真的有一種還是自己家最好的感覺,我們真的把這裡弄得很舒適啊,若不是不可抗力的因素,還真的很捨不得。後來再放寬了一些地域條件,終於看到一間好喜歡的,約了去看了也好喜歡,有種正中紅心的感覺,只是地點就遠了點,要做好塞車的心理準備。週四去看,到了禮拜五下班又再多去看了一間,但想了想還是覺得還是比較喜歡上一個,就這樣決定下訂了。週二到週五,火速的決定了。自從開始接觸怦然心動和斷捨離的概念之後,覺得自己最大的一個觀念上的收穫就是「不將就」,要就要最好、最適合自己的,勉強接受的,後來總會找出各種理由去嫌棄當時的選擇,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輕易妥協,不管是什麼進入自己的生命裡,都要嚴選。相同的道理也套用到要住的房子上。

這樣的空間,竟然就這樣住滿了四年,四年可以有多少的回憶呢?

雖然很愛這大桌畫面,但說真的從住進這裡開始,就有種自己的什麼被封印起來的感覺,也可能是我想太多吧,又或者是外在與內在都在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改變,四年前剛辦了智慧型手機,然後就搬進來這裡,然後就去環島了。現在要搬走了,搬完就要去環冰島了,到時候我想我又要適應好一陣子。想到面臨的好多變化,覺得又興奮又焦慮。

第一次出國是2014年,那年對當時的我及後來的我來說,都是最念念不忘、最精彩的一年。也許是因為才剛開始出國旅行,又嘗試著各種不同旅伴的新鮮組合,然後在前些日子忽然發現今年2017與那年有種奇妙的巧合與重疊。

2014年的我,五月底六月初端午連假和男友去了沖繩,夏天八月和丫丫去了峇里島(一大群女孩),九月和實驗室去了綠島(一大群男生),十月和JK租車去了台南。

2017年的我,四月的時候和男友搭船去了石垣島(一樣是日本小島),七月和男友去了宿霧(一樣是東南亞的海島),九月即將和實驗室去小琉球(一樣台灣離島),十月一樣要和JK去旅行(然後冰島也一樣要租車)。

趁著假日的好光線,把目前的房子樣子拍照做了紀錄。

FB的動態回顧跳出了四年前剛搬進來時,整體都還好空,拍下的影片,一點一滴,真是不容易。因為廁所在房間的另外一側,明明只有我們兩人在,卻還是常常牽手去上廁所。一起煮食打掃洗衣晒衣,一起說笑打鬧,經歷吵架和好,有過許多一起打造的小角落。

這裡竟然也是我們住在一起以來,住最久的一個我們獨有的空間了,相信它一定充滿了我們的樣子,我們的氣味,紀錄了我們的時光。

下一個地方,一定會更好的。我們也會。


週末和好友相聚,聊天,覺得聊不過癮,好想要有好長的時間可以一直說話不要停下來。

1コメント

  • 1000 / 1000

  • wfliuyaya

    2017.08.23 07:56

    一起 放空:) 哈哈,原本要說一起加油的,但是到臨界點的話覺得休息和放空比較好~